所有业态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餐饮业,微小企业中最多的是餐饮企业,倒闭最多的除了外贸企业就是餐饮企业,因为餐饮业需要“强聚集性”,如今疫情渐控,但线下餐饮市场迟迟未抬头,所以国家给了主要针对餐饮业的扶持——地摊经济。
01
地摊经济大火,但千万别跑偏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时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这是李克强总理近期第二次点赞地摊经济。
随后,围绕地摊经济网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地摊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网上大规模的探讨有助于宣传好关于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但,近日网上开始出现一些夸张虚假的宣传,比如“90后女子晚上摆地摊日卖4千,买下奥迪奖励自己”、“多地有序开放地摊经济,大排档业主:每天收入三万元”等等,类似微商宣传的文章数不胜数。
看了这些新闻报道,再看看自己的工资条,还真不如去摆地摊,但摆地摊的可能会想,同样是摆地摊,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仔细想想,这种新闻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一.上述报道是拿极端案例作为典型报道,不讲背景、不讲环境。甚至不讲报道中的主人公在哪里卖东西、卖的是什么东西,单讲赚了多少钱,对其他公众来说,除了说句厉害,并不能起到任何借鉴作用。同时,还会对地摊经济造成伤害。
二.故意隐瞒一部分真实的信息,容易让人们对地摊经济崛起的理解造成偏差。比如月入3万元的大排档业主每天的桌数有77桌,日入4万元的济南老板开业后,每天的桌数能有120桌。这两个新闻中的“典型案例”分明是规模化的专业的餐饮企业经营者,却被人嫁接到了地摊经济上蹭热点。
02
何为真正的地摊?
真正的地摊经济是天桥上给手机贴膜的小哥,是地铁出入口推个小车卖煎饼的大姐,是在各小区门口临时摆个摊卖菜的阿伯,一部分人将大排档业主和餐饮企业老板作为地摊经济的典型案例来报道,显然是混淆概念。
目前,多个城市都先后启动了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计划。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地摊经济,谨防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宣传不仅把地摊经济引导偏了,还会对地摊经济本身造成冲击。好比前两个月拿国家福利贷款去炒房价造成不好的后果。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面前,地摊经济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还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人员的就业压力,起到“稳就业”的作用。要真实、客观、准确地理解地摊经济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要维持和引导“地摊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昨天,有消息报道称,大连一夜市开放后,附近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
随着地摊经济的大热,如防止乱摆摊、占马路、乱扔垃圾、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有序经营?如何不让烟火气变成乌烟瘴气?都在考验各个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
03
盘活地摊经济,任重道远
时下,夏天已经到了,这是夜市、大排档一年之间最红火的时候。走入夜晚的大排档,正是感受人声鼎沸,街头巷尾洋溢着浓浓烟火气的时候。不少人一边品尝着各色小吃,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一边也在跃跃欲试,打算一试身手。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央释放的政策红利,伸出放开“地摊经济”的惠民橄榄枝,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更是“疫情过后,民生为要”的最好诠释。
不过,也有人担忧,地摊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窘境。
如何确保“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而不是临时刺激经济的救急药?如何应对由此增多的城市治理成本,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同时,维护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地摊经济的优势,显而易见。
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足之处也不容小觑,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经营扰乱交通、垃圾遍地影响城市卫生、夜间噪音扰民、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追查、食品卫生无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等。
地摊经济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和经营者实现双赢,是一个需要持续探讨、持续改进的问题。这不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管理和放松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平衡点。因地制宜应该是地摊经济整体治理的大方向。
比如成都做出的指导: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这种先吃螃蟹的勇气,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与宽怀。
但是,各地在借鉴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消费差异,不宜盲目的复制粘贴,应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方法。
为“地摊经济”松绑,不等于让城市回到脏乱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规范化城市治理,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烟火气更为有序,更为良性的扩展。
04
街边餐饮红利来了,商场餐饮减流
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地摊经济”向餐饮人传达了哪些利好呢?
对于街边餐饮店,最大的好处就是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这可以吸引客人,扩大了可容纳的消费人数。摆几张桌子虽然多挣不了多少钱,但好处是扯眼球,就像打了个广告,告诉顾客可以放心来。
对于有条件的街边店,在餐厅外摆几张桌子,不仅能增加营业收入,还是鲜活的“招牌”,给顾客提供一种自由、放松、休闲的体验,激活城市的烟火气。
疫情后,不少餐饮老板关了门或者开门没生意,很多厨师没了工作和收入,而做地摊“一把炒勺”就能创业。地摊没有房租压力,创业门槛降低,租个摊位、推个小车、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不需要租房、不用装修就能“开门”营业。
前几年摆摊还要躲避城管的围追堵截,与他们斗智斗勇,政府放宽政策后,创业者可以光明正大选择客流汇集的地方摆摊。
当然街边餐饮红火了,自然商场餐饮就可能会面对客流减少的问题。餐厅外摆的环境和气氛,会吸引不少客人,尤其夏天到来,顾客更喜欢在室外就餐,露天撸串喝酒、深夜唠嗑,这些都是路边摊独具的优势。
同时,一些城市颇具规模的夜市兼具吃喝玩乐等多种功能,充满市井气的氛围和低价消费,会分走部分商场客流。
商场本来就不缺人流,地摊经济的发展,可以切实惠及中小餐饮企业,允许有条件的餐厅外摆、支持地摊经济。
随着一些餐饮旺城的政策开放,地摊经济已取得成效,很多还未出台相关政策的地方一定会跟上步伐的。
热点不是所有人都能蹭到的,不过,国家出台的这些人性化政策,让餐饮人看到了快速复苏的希望。
世卫组织上个月底公告:海外疫情将会持续一两年。我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净土,有希望,才更有干劲。
路漫漫其修远兮,餐饮人当自强。